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

详细介绍漆雾凝聚剂的破粘能力、絮凝能力

时间:2025-07-11 16:14:26 来源: 浏览|:28次

漆雾凝聚剂的破粘能力和絮凝能力是其实现漆雾分离的效能,两者协同作用构成了喷漆废水处理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处理效率与设备稳定性。

破粘能力是漆雾凝聚剂 A 剂的重要功能,其本质是通过化学作用消除漆雾颗粒的粘性。喷漆废水中的漆雾颗粒(尤其是油性漆、聚氨酯漆等)因含有树脂、固化剂等成分,表面具有较强粘性,若不处理会像 “胶水” 一样附着在管道、水泵叶轮及沉淀池壁上,导致设备堵塞、水流阻力增大,甚至迫使生产线停机清理。A 剂的破粘原理主要基于电荷中和与分子解构:多数漆雾颗粒因表面携带羧基、羟基等极性基团而带负电,A 剂会释放正电荷,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,打破胶体稳定性;同时,A 剂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(如胺基、酯基)会与漆雾中的树脂分子发生化学吸附,破坏其胶体结构,使粘性成分失去附着力。

破粘能力的强弱可通过直观现象与量化指标判断:在实验中,向含漆雾的废水中加入 A 剂并搅拌 30 秒内,若废水由浑浊变得通透,且烧杯壁、搅拌棒上无明显漆层残留,说明破粘效果达标;工业场景中,处理后的废水流经管道 24 小时后,内壁无挂漆、无结垢,即满足生产需求。其效能受漆雾类型影响:处理油性漆时,需 A 剂具备更强的溶剂耐受性,以应对漆雾中含有的苯类、酯类溶剂;处理水性漆时,则需调整 A 剂的电荷密度,避免因水质偏软导致破粘不彻底。

絮凝能力是漆雾凝聚剂 B 剂的核心作用,旨在将破粘后的微小颗粒聚集成可分离的大絮团。经 A 剂处理的漆雾颗粒虽失去粘性,但仍以微米级分散状态悬浮于水中,需通过 B 剂的絮凝作用实现固液分离。B 剂多为高分子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衍生物),其分子链长达数万至数百万,能通过 “架桥效应” 实现颗粒团聚:分子链两端的极性基团分别吸附不同的微小颗粒,像 “桥梁” 一样将其连接;随着分子链的伸展与缠绕,颗粒逐渐聚集形成初始絮团,进而通过 “网捕卷扫” 作用包裹更多细小颗粒,终形成致密絮团。

絮凝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絮团强度与沉降速度:适用的 B 剂形成的絮团结构紧密,在水流冲击或气浮搅拌时不易破碎,能承受管道输送中的剪切力;同时,絮团沉降速度需达到 10-30cm/min,确保在沉淀池或气浮池中快速分离。其效能与 B 剂的分子量、分子结构密切相关:处理高浓度漆雾时,需选择高分子量 B 剂(分子量≥800 万),以形成更大、更结实的絮团;处理低浓度漆雾时,可选用中低分子量 B 剂,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絮团松散。此外,B 剂与 A 剂的配比需精准控制,若 A 剂不足,颗粒未完全破粘,会导致絮团含粘性成分而难以分离;若 B 剂过量,则会因分子链缠绕过度形成胶体再稳定,反而影响絮凝效果。

综上,破粘能力是消除漆雾的前提,絮凝能力是实现固液分离的关键,两者通过协同作用,使漆雾凝聚剂在喷漆废水处理中既能避免设备堵塞,又能净化水质。
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
more >
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实验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电话:189 1642 6558

传真:021-56786012

邮箱:3294384103@qq.com

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陆翔路111弄5号楼7层

微信官方

Copyright © 2005-2021 上海普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沪ICP备14040105号-1

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